留学观|残酷的真相!为什么中国学生难有Gap Year?

浏览数量: 167     作者: 本站编辑     发布时间: 2023-01-30      来源: 本站

Gap Year兴起于上世纪60年代的英国,叛逆的少年们为了寻找自己的“精神家园”,纷纷从西欧出发,以“穷游”的方式旅行至印度或斯里兰卡。


Gap Year象征着自由,是追寻自我,天地不怕的年轻人,用放逐自我的方式思考与探索世界。环顾四周,在中国学生中,却难有人真正尝试随性潇洒的Gap Year,这是为何?


01 Gap意味延迟暂停需要代价


中国学生在社会制度下玩着一种规则明确的淘汰赛,这个淘汰赛在你的不同年龄段展开,全社会默认你在什么年龄段需要完成哪种成就,如果没有,你便出局,而这,就是中国学生难有Gap Year的根本原因。


留学观|残酷的真相!为什么中国学生难有Gap Year?


从出生开始,竞争与“厮杀”围绕一生,学前教育的各类培训,小初高的晋升模式,超过一半的人没有资格进入高中。而这类竞争中,对于年龄的限制也极为苛刻,国内家长对于Gap Year有着天然的反感,因为中国家长普遍有着默认的社会时钟,对于时间的价值是锱铢必较的,在什么年龄段该做什么事情,而Gap意味着延迟,暂停需要付出代价,也就是有了被游戏淘汰出局的风险。


在中国家长眼里,你需要在规定的社会时钟中考入名校、考研考公、进入名企、购房置业等等,才是这个游戏的胜利者,至于你探索自己、探索人生、探索世界的时间是不被允许的。


02 二战 考公 创业...中国式Gap Year


于是在这种社会语境下,衍生出中国特有的Gap Year,在互联网上,它变成了考研二战、考公、申请出国留学前实习、自媒体创业……,在这些“过来人”的那些自信、积极、不容置疑的讲述里,Gap并不应该是无用的假期——它需要有用,需要合理,必须是在为“更好的自己”蓄力。


留学观|残酷的真相!为什么中国学生难有Gap Year?


听起来似乎很美好,但这其实意味着他们是在上一轮比赛中淘汰的选手,他们变得无所适从,寄希望于在Gap Year成为下一轮晋级赛中的助力,得以重新获得游戏资格。


这种低容错率的游戏逼的人们喘不过气,寄希望于Gap Year成为自己下个人生转角的突破口,这不仅希望渺茫且与Gap Year的初衷背道而驰,国外那种暂时跳出曾经的轨道,去体验不同的人生的生活方式是与中国社会模式所不容的。在国外四五十岁考试重返校园的案例屡见不鲜,而中国却鲜少有闻。因为违反社会卡点年龄会使面临着巨大的社会审视,在这种审视下,焦虑感与自责感如影随形。


这种无所不在的审视源自哪里?如何去摆脱?是我们需要一直探寻的问题。也只有拿到答案时,我们才能真正拥有Gap Year!


更多留学相关资讯欢迎访问爱康优申留学官方网站:https://www.iconeducn.com/

关注我们
联系我们
 
  联系电话:0571-87711623
  联系邮箱:admission@iconeducn.com
  杭州 | 西湖区黄龙万科中心
  深圳 | 南山区前海金融中心
  上海 | 黄浦区外滩SOHO  
  北京 | 海淀区中关村SOHO
Copyright © 2022 爱康优申 版权所有    浙ICP备2021009489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