浏览数量: 457 作者: 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: 2022-08-12 来源: 本站
最近的热词“小镇做题家”被推上风口浪尖,引起了不少网友的愤怒和不满。“做题家”指那些为了考取大学、求学路上钻研做题的学子,而“小镇”则成为了普通家庭的代名词。
01 不得不成为的“小镇做题家”
其实大多数学生家长都是反对补习和刷题的,但是又不得不陷入成为“小镇做题家”的怪圈,因为在目前国内教育的分流和评价体制下,补习和刷题是一种有效的突破阶层固化的方式。
国内一所施行“衡水模式”的高中校长曾说过:“我知道刷题对孩子不好,但是,我们没有别的办法,只有刷题,我的孩子才能考上211和985。”
就像一个贫困山区的孩子,首先要解决的是温饱问题,而不是营养均衡,在实现温饱的基础上,才有能力去考虑食品是否天然有机,亦或哪种品牌牛奶的氨基酸含量更符合人体需求。
教育也是如此,不同的家庭给到孩子的教育资源天差地别,中产及以上的家庭可以给孩子丰富的课外活动、培养各类昂贵的兴趣爱好、进行陪伴式亲子阅读,但对于低收入家庭,孩子们只能靠努力刷题,才能考上大学。
“小镇做题家们”通过刷题,从乡镇走向城市,从小地方走到大地方,从视野狭窄变得更加光明。用奋斗改变命运,是很值得尊重的事情。
02 国外的“小镇做题家”
“小镇做题家”这种现象,其实也不仅仅在中国存在,在全球范围内都非常普遍。曾经看过一部美国纪录片《Try Harder》,颠覆了我对海外高中“快乐教育”的印象。
片中的洛厄尔高中是旧金山最好的公立高中,高年级学生为了屈指可数的几个名校录取名额竞争得疲惫不堪。甚至有学生称它像一所监狱。
这些正值花样年华的孩子们,为自己的梦校拼尽全力奋斗,大学申请竞争的激烈,孩子们不得不把大把时光消耗在刷SAT、AP、以及为了升学而参加的各种比赛。
这样的一部作品让我们看到了原来西方资本主义、追求自由平等、乐观积极的国家里也有一所衡水中学、毛坦工厂。
内卷或许真是一种天性使然,因为内卷,可能是为了让自己更好地活着。“小镇做题家”做的不是题,做的是改变自己人生的努力。每个平凡努力的人都应该被尊重。